核心提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焦作市鸣雷科技,不仅是科技“超能力”实验室,还是一个孕育着百亿产值的产业“梦工厂”。
科技的发展,常常带有科幻感。而在科技创新“追梦人”余鸣雷看来,现实中的科技“超能力”,确有唤醒产业潜能的魔力。
6月17日,夏雨蒙蒙中的焦作西部工业原料城略显冷清。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个以五金工具、机电设备、电工电料、消防器材等为主营业态的工业品材料及零配件集散市场内,会藏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焦作市鸣雷带压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这里不仅是鸣雷科技董事长余鸣雷的科技“超能力”实验室,还是一个孕育着百亿元产值的产业“梦工厂”。
“鸣雷科技的使命,就是要用科技‘超能力’唤醒产业潜能,用创新‘硬实力’颠覆行业市场格局。”余鸣雷坦言,他更像是一个创新“赶路者”,在管道设备带压堵漏上奔跑了15年,终于实现“弯道超车”。
行业颠覆者的
情怀与追求
余鸣雷的梦想绝非科幻,而是有着宏观的市场潜能和微观的创新实力作支撑。
在现代工业时代,压力管道和容器的泄漏问题不可避免,由此带来的爆炸、火灾等次生事故也屡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和能源浪费,也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运营成本。据统计,在化工行业发生的事故中,因管道泄漏造成的占55%;在炼油行业发生的事故中,因管道泄漏造成的占68%。
一次,某电厂蒸汽管道发生泄漏,机组一旦停下来,一天就要损失上百万元。赶到现场后,方圆十几米内全是蒸汽,还伴随着刺耳的啸叫声,艺高人胆大的余鸣雷用工业风机吹散蒸汽,并顺利完成远距离带压堵漏。
“带压堵漏又称不停车带压堵漏,这一技术1922年起源于美国的克莱弗曼公司。”余鸣雷说,带压堵漏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连续性生产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化肥、电力、制药、橡胶、冶金、供水、油品、供暖供气、应急救援等领域流程装置泄漏的封堵。在现有堵漏方案中,中温中压及高温高压等漏点的封堵,都使用需加密封胶的夹具产品。而低温低压漏点,一般直接使用哈夫节来封堵。然而,哈夫节由于安装麻烦,因而安装出错率较高,再加上设计结构简单、承压小,无法应对多变的泄漏现场。
“漏点压力过大时,哈夫节的密封胶条会受到泄漏介质冲击而产生位移,无法有效密封,导致单次堵漏成功率低。一旦管道温度过高,还会导致密封胶条老化过快,加大二次泄漏风险。”余鸣雷说。凭借15年上千次的带压堵漏现场实操经验,他掌握了管道设备带压封堵的两项发明专利和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如此颠覆性的创新技术,有何优点?余鸣雷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堵漏作业过程可保持工况不变,不影响正常生产;对泄漏部位不需要作任何处理,施工过程简便、快捷;保护原密封结构不进一步损坏,新建立的结构易于拆卸;安全可靠,增强对设备缺陷部位的保护,不产生新的附加压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节省维修费用,避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引发恶性事故和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其研发的“鸣雷捷卡”不注胶快捷堵漏夹具,不仅比传统封堵夹具哈夫节的产品性能更优,还降低了管道设备带压堵漏技术操作的门槛,即使是普通维修工人,经过简单培训也可以安全操作。
2012年12月,内蒙古一家企业的锅炉管道发生泄漏,面对230公斤的压力、180摄氏度的高温,十几个漏点中最大的有手指大小,三天两夜过去了,现场技术人员仍束手无策,厂家没办法已准备放弃抢修,而锅炉停下来重启费用就需要200多万元,管道一旦冻裂损失可能上亿元。千里奔袭的余鸣雷在现场转了45分钟后,采取“疏”的办法,把已堵上的小漏点全部打开,经过四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所有漏点封堵得一丝不漏。
说起“鸣雷捷卡”的前世今生,余鸣雷还有一个刻骨铭心的小故事。2010年,他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其间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正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在博览会上得到消息,中国的堵漏企业皆因小而散且无自主知识产权而无资格参与处理。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种耻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那时候,他并未意识到这一决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只是在心中憋着一股劲儿:人家能干成的事,咱也一定能行!
科技创新者的
孤独与执着
科技创新是孤独者的事业,也是一件等不起的事情。这种认知,是余鸣雷10年的带压堵漏亲历沉淀得来的。
1977年出生的余鸣雷是焦作电厂子弟,从小对各种压力管道并不陌生。2000年7月,他从东北电力大学热能工程动力学专业毕业后,到焦作电厂工作,2003年进入锅炉检修班,开始接触带压堵漏工作。
正是在多次堵漏过程中,余鸣雷深深体会到堵漏的危险性和科技性,并于2005年接触到天津长越公司的封堵技术,获得大量技术资料,通过对带压堵漏的深入学习,认识到堵漏夹具对封堵的重要性。
2006年,余鸣雷怀着做一番科技创新事业、带动一个行业发展与进步的梦想,辞职创业,创立焦作市鸣雷带压密封科技有限公司。从那时起,他开始自行设计常用直管夹具,经过3年的反复摸索与实践,对市场上现有夹具产品的强度和密封性进行大幅度提高,并实现了可量产化。
科技创新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毕竟,科技创新周期长、见效慢,一项重大创新成果从理论研究到转化应用,往往要经历十几个阶段。
说起科技研发,余鸣雷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一项新产品能研发成功,你可曾抱着还未成型的产品入睡?余鸣雷自问自答:“一般人,真都做不到。”但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为偶像的他告诉记者,稻盛和夫就做过这样的事情。
当年,刚创立京瓷不久的稻盛和夫,接到一个难度颇高的产品订单,那是一种应用于冷却广播机器真空管的专业零件——水冷复式水管。但因为他没有经验,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总是因为温度或者产品自身重量等导致成品变形。为了如期交出合格产品,年轻的稻盛和夫就在生产车间里找了个温度适当的地方躺下,然后把产品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抱着产品入睡”。正是这种让人看着心酸的认真劲儿,让京瓷顺利完成水冷复式水管的制造任务。稻盛和夫说:“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满怀爱意、细心观察时,必然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
鸣雷科技所有产品专利,皆以余鸣雷的名字命名。“这就像自己的孩子,我会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呵护。”他说。
如此表述总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轻描淡写,其中艰辛恐怕只有余鸣雷自己才能体会。有时候睡到半夜,一个研发设计的灵感乍现,他会马上爬起来摸出纸笔画图纸。
然而,余鸣雷更愿意把自己的成功,更多的归功于这个行业太危险,没有几个大学生真正愿意坚持下来。实践和理论基础是创新的两个基础要素,10余年的现场实践给了他创新的机会。如今,他身上仍留有多处烫伤留下的疤痕,烫伤膏更是他工具包里的必备品。
2007年,某轮胎公司一个热水管道小法兰泄漏,60公斤压力下,操作平台上到处都是近100摄氏度高温的水,为了给工友们帮忙,关键时刻余鸣雷顾不上自身防护,抢先站到水里。尽管只有短短两分钟时间,等完成封堵退出现场后,他的两只皮鞋底已因高温掉下来,双脚也被烫伤,至今每到夏天仍会出现严重脱皮现象。
面对“苦不苦”的提问,余鸣雷说,他很享受从管道漏点发出的刺耳泄漏声到封堵成功后那片安静带来的成就感。
由于长期在巨大噪声环境中工作,余鸣雷的听力严重受损,但他对细微的泄漏鸣叫声似乎有种本能的敏锐。一次,在一家化工企业生产现场,他听到不下10处微小泄漏点,并及时示警,避免了泄漏的进一步发展。
对堵漏工作的认真和勇气几近“疯狂生产”,一为企业客户省钱,二为避免次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但余鸣雷明白,干这一行的不该用命去拼,应该用技术去争。“带压堵漏自诞生之日起,只是在材料与技术的更新,而‘鸣雷捷卡’从理念与结构上进行了颠覆式创新。”他说,2009年、2010年的两年间,他先后申请了直管夹具、法兰夹具、三通夹具以及弯头夹具的实用新型专利,又经过6年不断地实验和摸索,把产品进一步升级。2017年,他又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该系列产品的制作让堵漏过程更加容易和安全。
但余鸣雷没有被这一小小的成功冲昏头脑,而是感到原有的封堵技术太落后,就自费到天津等地与同行交流,以同行为师,再加上自己的动力学专业背景,很快就在这个行业小有名气,一些企业遇到难题总是第一个想到他,再复杂的管道泄漏现场只要他一到,人们就放心了。
2017年,航天某部门人员慕名到鸣雷科技考察,对堵漏技术研发提出了在3分钟内完成封堵的概念。“当时一听,我完全蒙了!”余鸣雷说,这个想法完全打破了常规封堵所能达到的效果,当时的带压堵漏技术能在30分钟内完成就已经算是顶尖水平了。
余鸣雷天生犟脾气,尽管挑战不小,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注入资金投入新技术研发中。他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能早一天研发出合格产品,就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多种场地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经过2年不停地设计实验,“管道创可贴”——“鸣雷捷卡”系列产品呱呱坠地,在保证密封安全的前提下,完全实现了航空航天的技术研发要求。
在这个初夏的雨天,窗外小雨淅沥,室内仿佛是余鸣雷一个人在倾诉,一切采访技巧在他对事业的情怀和激情中都不需要,但记者仍能感受到他作为一名科技研发者的孤独。毕竟,管道堵漏现场又脏又累又危险,没有一个要做点事、做成事的精神作支撑,真的很难坚持下来。
产业思考者的
践行与梦想
科技研发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15年来的酸甜苦辣,唯有余鸣雷明白。
科技研发也是对毅力、精力和财力的巨大挑战。为搞研发,余鸣雷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因为研发投入,他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变卖了鸣雷科技的一部分股份,欠下了银行贷款。
但余鸣雷并未就此止步。从2019年到2020年6月,他对产品进行了最后阶段的改进,将生产成本降低到原来的五分之一,无论产品性能还是市场价格上,即使与进口产品相比,都具有较强优势。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事故源于隐患。余鸣雷认为,所有相关企业都应提高认识,增强安全隐患排查意识,及时有效处置泄漏险情,减少次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余鸣雷清楚地记得,2016年4月1日,某电厂油管发生泄漏,仅补油就花费数十万元,但是仍无法成功封堵,再加上油的渗透性强,100多公斤压力的漏点一旦冲到身上就会受伤,若发生次生火灾,后果更不敢想象。于是,他带领团队连夜赶到现场,快速解决了油管泄漏问题,保证了企业运行安全,并节省了巨大费用。
“最危险的还是氧气泄漏。”余鸣雷说,现场达到一定浓度,只要遇到一丁点油,就有发生爆炸的可能。如今,鸣雷科技是全国首家可注胶带压封堵氧气泄漏的企业,这一案例被出事企业发表在行业期刊上。
今年6月是第23个“安全生产月”。余鸣雷说,泄漏不可避免,但事故可以避免。他建议各级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管道泄漏之初就及时发现并进行封堵,防患于未然。
15年时间,只做一件事。
如今,鸣雷科技已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不断推出更实用的带压堵漏夹具、设备和专用工具,并可为特定企业、部门设计制作堵漏夹具和专用工具,同时拥有专业的施工队伍,承接电厂、化工厂、炼油厂等单位的带压堵漏工程。鸣雷科技采用一流的堵漏设备、工具和防护设施,其承接的工程质量好评不断。
鸣雷科技还建立了培训基地,通过技术培训,毫无保留地分享堵漏经验,让学员们在实际工作中更轻松、更安全。
鸣雷科技拟建立全国带压堵漏大数据中心,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数据服务,描绘出鸣雷科技成长的“第二曲线”。
如今,余鸣雷最大的梦想就是重塑带压堵漏的民族品牌优势,并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立志攻克30秒内带压堵漏的目标,目前后续研发方向和数据参数已确定,但需要大量研发资金。
下一阶段,余鸣雷考虑更多的是在研发现阶段结束后,如何尽快形成产能。下个月,他将到南方几个大的创新创业基地去参加路演,争取鸣雷科技的第一轮投资,未来还要上市。
“未来,将在焦作建立带压封堵的研发生产基地。”余鸣雷说,根据目前每年的市场需求量测算,预计能实现百亿级产值,解决2000人就业。他将带领企业团队,尽快实现规模量产,为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为一片蓝天献出赤子之心。
咨询热线
微信扫一扫